整合協會等於搭大台?探討可行性與出路

整合協會等於搭大台?探討可行性與出路

撰文:彰壹棯

日期:2023年1月6日


喺2019年反送中運動嘅時候,其中一個行動綱領為「無大台」,而起源相信係梁天琦所帶起。但事實上梁天琦當年強調嘅係摒棄「教條主義」,恰巧當年信任大台、跟從大台行動綱領為大部分參與者所信之事,所以梁先提到摒棄教條主義先要「無大台」。

16、19年,大部分帶領者都係左膠,同時亦唔能夠真實反映示威者嘅訴求同聲音,因此筆者同意香港內嘅抗爭運動並唔一定需要一個大台。比起大台,我更相信群眾嘅個人意志所組成嘅集體意志。但當香港人散落係唔同國家嘅時候,呢個「無大台」又可唔可行?係咪其中一個需要摒棄嘅「教條主義」呢?

要知道,統一可以有更好嘅整合資源,令到成件事做起上嚟更有行動綱領,資源更加集中。喺海外港人人手、財政均資源不足下,成立聯合議政平台並整合各協會不失為可行之出路,唯成立此平台之前提為受眾需有獨立思考能力,判別大台之決策,在大台作出不合理判斷時不麻木跟從,有必要時運用自身主權更替大台,例如以罷工/課一例:

如果「大台」叫罷,但我唔明白或唔贊同罷工/課的話,可以自由決定跟唔跟隨行動。同時唔會俾人屌話「唔夠團結」或「分化」,群眾要學識唔用「大台」情緒勒索他人。

咁統一各個協會資源、將已有資源整合、統一國際遊說路線,將會非常理想。統一之後,大家亦都唔需要將資源放喺同一件事身上。咁做將可節省非常多嘅時間成本、人力、物力,將資源擺喺其他需關注項目之上。

喺咁理想嘅狀態下,大台一說亦都唔會成立,只不過係一個帶領整體行動方向,負責資源整合嘅平台。

問題在於半多群眾缺乏獨立思考嘅,會跟從KOL或某政治明星所牽頭之行動。先唔講佢地有無民意授權,能否成為帶領者。只講未思考其合理性及作用,甚或者不認同也因呼籲而麻木跟隨,並冇獨立能力思考自己應唔應該跟從所謂「大台」嘅行動,已經夠令平台坍塌。

筆者認為要擔心嘅係,現有主要由民眾為首去推翻有機會變質嘅大台由一定難度,而令成立大台就必須承受有變質風險。民眾亦都好可能會鬧一班唔跟從大台指引嘅「小眾」,亦曾發生過好多次,就以「沒有大台」為例,筆者嘗試作有關大台之討論時已經成為箭靶。

民眾唔保持開放心態,依舊迷信號召者,打住反大台嘅旗號擁護「教條主義」,整合過後繼續行落去存在一定風險。

理想一定係有一個聯合議政平台,遺憾現階段旗與旗之間嘅關係,民眾繼續停留係19年「無大台,兄弟爬山」嘅話,無大台又又又成為左第二個教條主義……整合遙遙無期。

咁你有咩高見?

筆者認為現階段最有能力整合各黃營人士,係以前喺香港有民意授權嘅代表,例如由流散在外嘅前立法會議員 或 一眾區議會前議員成立籌委會之議政平台。後續,(或)再舉行選舉,會較為理想及有公信力。


Sticky Notes
選擇顏色
0/300
?>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撰文:Venus

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筆者有一位朋友曾經同本人提及過,光復香港,係We need to recapture Hong Kong rather than relocate it。但係,係實際行動上,身處係世界各地嘅我地又可以點樣將行動嘅核心聚焦係香港?

海外港人嘅限制

要討論海外港人可以如何幫返係香港嘅香港人之前,我地一定要先了解自身限制,例如本身身處嘅海外同本港港人之間嘅資訊斷層,以及隨住融入異地生活,文化意識形態逐漸轉趨不同。自從港共係後國安法時代打壓各大媒體,黃營接收、傳播資訊嘅幾個媒體都無法生存下去,部分仍然碩果僅存嘅媒體生存空間受到巨大束縛,要報導國安法敏感嘅消息要背負遭打壓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脅嘅風險。加上兩地生活習慣、社會價值文化大大不同,隨住年月漸長,兩地港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難免存在巨大落差,兩地港人甚或會產生一種「關我咩事」嘅想法,從而讓彼此缺乏動力了解對方。正所謂經歷造成心態上嘅不同,例如身在英國嘅筆者有幸同部分在美港人合作進行部分跨國倡議工作項目,已經深深體會到兩地工作模式同習慣嘅差異——美國嘅工作溝通非常直接,往往呢啲文化差異就係讓我地造成誤解或者溝通上有莫大鴻溝。

就算有差異我地都唔一定幫唔到在港港人:我地要點樣搭一條diaspora與香港之間嘅橋樑出黎?

要光復香港,我地必須認清我地唔能夠放棄在港港人,香港只有一個,即使我地可以在海外保留到港人cultural identity同部分次文化,但我地並不能將佢搬過去海外第二個地方稱作香港。身處異地,我地要首先積極了解在港港人需要。

係個人層面,大家要摒棄過分強調融入社會嘅心態,更唔好抱持離開左,所以「香港無我嘅事」嘅諗法。筆者所提出嘅並非呼籲各位拒絕跟隨當地生活習慣,而係融入與保存港人身分之間取得較好平衡,思維模式都能夠緊貼香港。例如以筆者所身處嘅英國社會為例,本來就是一個對多元文化非常開放,加上以前身處歐盟時鼓勵人口free movement,但係社會價值都會認同尊重文化差異,生活同文化嘅細節上都會鼓勵culturally sensitive,因為英國係擁有非常多唔同種族嘅人口。係呢個背景下,在英港人只需留意唔好將香港普遍嘅處事態度或方式加於本地人身上,或者視自己高本地人一等對所有英國社會文化加諸鄙視,同時可以保留一啲個人生活習慣,自然文化上可以同在港港人有更多想通之處,即使離開都可以明白香港處境/文化——香港本身都係一個存在多元文化,中西文化相會嘅地方,唔會睇得多too hot to handle就唔係香港人㗎嘛,係咪。

另外,係行動層面,我地需要建構可以比兩地港人共同參與嘅項目,讓大家可以建構共同經歷同心境。香港議會正正就係發揮緊呢個作用,曾經我地都以為海外倡議其實同本港港人割捨得好遙遠,係香港嘅你,其實都可以發聲去影響外國一眾港人代表。經過確保左資訊安全嘅系統,其實就係一個兩地港人都可以參與嘅項目,係香港嘅港人都可以將佢哋嘅聲音帶去外國倡議嘅舞台上。

其實作為同一個民族,有同一樣嘅民族創傷同經歷,唔同地方又點會阻隔到我地了解同互相幫助對方。請繼續留意香港議會最新更新。

2019區議會選舉與後社運年代

2019區議會選舉與後社運年代

撰文:彰壹棯

日期:2022年12月23日


2019區議會選舉大勝,令黃營士氣大增。但有一點要留意,雖然取得超過八成半議席,但實際得票只有大概六四比(正確講係未夠六成,57.4%),泛黃嘅人從來無大家想像中咁多。要記住,2019已經係社會運動同街頭運動最高峰嘅時候,實際該時較多中立/搖擺票去左泛黃光譜候選人身上。

而2019區議會選舉大勝,因超高投票率(71.23%,以前只有不足六成)及單議席單票制之缺陷令建制出現配票失敗出現嘅結果,實際係社會上並唔係一片黃海,民主派大致只比建制派多出44萬張選票,依家多左人移民外流下,香港內仲堅持努力中嘅同路人只會更辛苦。

覺得係香港人善忘所以多左人幫襯藍店?事實並非如此,愚見有四 :

一. 大部分人非政治狂熱者,未必會立場行先,大部分時間以方便/價錢/相同價錢下品質較佳優先

二. 黃圈紛爭被媒體不斷放大,失去其支持者

三. 黃店以立場先行,並未做到與其價錢相應之質素

四. 喺區選結果已經見到,至少有四成半人比較親建制

咁點解身邊嘅朋友同社交媒體絕大部份人都係黃?

事實上,大家社交媒體或朋友圈裡面大部分都係同立場嘅人,所以好自然會誤以為社會上都係一片黃海,但並唔係咁嘅一回事。令大家有係絕對大多數嘅錯覺係社交媒體演算法帶來嘅同溫層效應,現況絕對不容樂觀。

咁你有咩高見?

後社運年代,就算做緊嘅嘢唔同,唔好一嚟就互相講對方不事。依然努力緊嘅各位更應互相嘗試理解大家嘅困難同處境,互相體諒。希望大家可以行多步,無論任何事都好,保持虛心。先要做好質素,中間市場非常重要,唔需要再塘水滾塘魚。進一步甚至做到賺藍養黃(現實上依家喺資本嚟講「黃圈」絕對係下風,個人認為唔需要跪著賺係必要)先係權宜之計。

謝謝


參考資料:

71.23%:shorturl.at/aCP89

單議席單票制: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4/26/AP6085d170e4b0476859b86713.html

大部分人非政治狂熱者,未必會立場行先,大部分時間以方便/價錢/相同價錢下品質較佳優先:shorturl.at/dnpqZ

黃圈紛爭被媒體不斷放大,失去其支持者: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song-04062022085618.html

黃店以立場先行,並未做到與其價錢相應之質素:https://lihkg.com/thread/2290415/page/1

同溫層效應:shorturl.at/amzLT

演算法: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843

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