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ky Notes
選擇顏色
0/300
?>

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對誹謗性指控的聲明

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對誹謗性指控的聲明

回應坊間有評論指香港議會是個「騙局」,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發表聲明予以否認,並強調香港民眾一人一票的普選權利不容抹黑、污衊!

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下簡稱籌委會)針對最近網上出現的指控,懷疑籌委會的使命和意圖,特別回應這類無理指責。籌委會注意到某些人在沒有提供確鑿證據下,形容香港議會選舉計劃是「騙局」。籌委會對此堅決否認,也不容忍針對籌委會或成員的誹謗或毫無根據的指控。 我們明確保留必要時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合法權利。文明世界理應透過對話、商討、協調以解決分歧而非失實指控。

籌委會重視透明度、民主原則和對香港社會願望的承諾。 籌委會是一個由香港人創立、為所有香港人服務的非牟利、跨黨派組織,根本目標是希望通過彰顯一人一票的普選權利,推動香港議會的成立,以實現住民自決理念。

我們的使命植根於代表性、團結精神和賦權的原則。

我們承認,每當新舉措、意念或行動出現時,一些人也許感到擔憂,尤以政治領域為然。我們必須強調,有關指稱香港議會選舉計劃是「騙局」之說毫無根據,同時缺乏證據。 我們誠邀不明白或質疑的人士,與我們公開、建設性和真誠地互動,而非透過流言蜚語攻擊、抹黑或污衊。籌委會的對話大門敞開,歡迎一切有助解決問題和澄清疑慮的行動。

籌委會致力於在整個籌備過程中,堅持最高的誠信、責任和信譽標準。 在我們努力建立香港民主政制的過程中,必須對香港社群負責——無論在香港本地還是海外。這個平台將有助放大香港人的聲音,並為有關我們未來的持續對話和探索作出貢獻。

我們堅定不移地追求民主價值觀和香港人的福祉。 我們呼籲各方本著理解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開展對話。 我們可以共同營造開放溝通、信任與合作的環境,為香港更美好的未來鋪平道路。

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

2023年8月22日

公衆投稿 – 每週思考

公衆投稿 – 每週思考

(投稿者: 光復香港廣場手足)

democracy

本週思考(第一週):正在籌備中的香港議會擬於本年年底前舉辦第一屆選舉,議席數目以及具體的投票細節尚待公佈,是次選舉將會是香港政治制度走向真正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究竟民主與選舉,兩者的意義何在?兩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

本週思考(第二週):民主與選舉,是人類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孕育出來的理念,在實踐的過程中,理念得以更新,所形成的制度趨向完善。不能不在海外籌備成立的香港議會,為未來的香港建立議會民主制度,正需要流散世界各地眾多的香港人支持,共同努力,克服在其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們需要活躍的思想、熾熱的感情,以及積極的行動,提出解決困難的方法,並且在此過程中凝聚香港人。你知不知道,你都可以為此付出你的力量!

本週思考(第三週):香港議會是2019年香港民主運動遭受中共鎮壓之後的產物,議會體現民主以及與民主共生的選舉,香港目前仍在中共統治下,民主化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過程漫長,但是千里之行始於一步,不走這一步,何來第二步!成立是第一步,隨著中共解體,時局變化,香港議會取代港共控制下的立法會,這是不是第二步?但是在成立議會的這第一步,當中有甚麼還應該做呢?

本週思考(第四週):仍在籌備中的香港議會,延續了2019年香港民主運動遭受中共鎮壓之後的抗爭,成立之後,其首要工作是奪回香港人在1972年被剝奪了的一人一票全民公投自決權利,並在國際社會爭取代表香港發聲,在中共未來解體之後回到香港,取代港共控制的立法會,履行有秩序光復香港的歷史任務。一人一票全民公投是基本,其他的,例如營救未審先囚和已囚的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又例如香港未來是否獨立或往哪個方向走,那是不是後話呢?

本週思考(第五週):民主是個好東西,它能夠幫助人類實現接近理想的群居生活方式;能夠容忍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價值觀念;訴諸說理,反對強權威逼;不斷自求改革、完善,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此外,民主亦能培養出平等互讓,同舟共濟的手足情誼。此外,你想到還有甚麼呢?

本週思考(第六週):探討民主,必須同時認識何謂公民。公民不等同於人民,人民是泛指在一國一地範圍內生活的人,公民指的是在民主國家內擁有民權(civil rights)和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的人。國家又是甚麼呢?國家可以指的是所謂祖國,這是地域觀念;國家可以指的是民族,或可謂之民族國家;國家更可以指的是國家機器,特別是實行威權或專制統治的地方。你所期待的香港,是哪一種型態呢?

本週思考(第七週):古今中外,統治者憑甚麼來統治人民呢?有崇尚槍桿子以武力來鎮服人民,使之屈從接受;有貴族階級以神權來控制人民,使之認命;有君王以王權操控,人民自為子民;有以民主政治來維繫國家與人民(公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關係。香港民主運動遭受鎮壓之後,籌備中的香港議會所致力追求的,當然是民主政治,而選民應該自覺善用自己手上的選票,首先是重視這張選票,明白這是自己該擁有的權利,不能輕率放棄,這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你能為此想出更好的理由去鼓勵你的親友投票嗎?

本週思考(第八週):有人說,民主是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爭論不休,噪音不絕,帶來社會不穩,所以民主是混亂的根源;亦有人說,獨裁專制雖然不好,卻是最實際、最有效率的辦事方式。也有人說,人有高低賢愚之別,弱者順服於強者,由強者做主人,沒甚麼不好。眾說紛紜,對此,你有何看法?議會就是你一言我一語爭論的場所,未來的香港,以及成立後的香港議會,你會抱著怎樣的期望?

本週思考(第九週):民主與選舉之間有甚麼關係?選舉發揮了授權的作用,合法地賦予政府管治權(公權力);選舉發揮了更換的作用,可以和平地依循制度去更換政府;選舉亦發揮了監督的作用,政府官員為了避免不體面交出權力,必須向選民負責。為了實現上述的功能,必須透過有志從政、議政者候選參與,進入議會,同時得到選民的投票參與。你會參選嗎?即使未能參選,你也應該投票選出你的代議人。是嗎?

本週思考(第十週):香港議會籌備委員會盡可能擴大選民與候選人的資格,這是選舉的公開性;選民以及候選人參與,盡可能毋須經過多種程序的過濾,這是選舉的直接性。選民和候選人亦應該清楚知道,候選人並不高於選民,彼此咁高咁低;清潔阿嬸和學者專家手上的選票,亦具有同等份量,這是選舉的平等性。你認為第一屆香港議會選舉活動中除了上述的公開、平等和直接之外,還有甚麼可以體現民主政治呢?

本週思考(第十一週):選民通常根據甚麼標準去投票?理論上,投票行為是基於理性的選擇,但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的選民,他們的投票行為多屬理性以外的習性,例如候選人的政黨背景,往往是首要考慮,其次是候選人在選舉期間對重大議題的態度與立場,候選人本人的形象與個人條件,也對選民的投票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在香港民主運動的艱辛路上,香港議會即將舉行第一屆選舉,選民需不需要堅守理性的投票態度呢?

本週思考(第十二週):有宗教信仰者,不論是基督教徒或佛教徒,都會嚮往天國或相當於天國這樣的一個能夠暢所欲言、快樂無爭、眾生平等的國度。單只嚮往並不足夠,還要在現世努力爭取。基督徒唸的「主禱文」中,那第三句和第四句這樣說:「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如果你是有宗教信仰,會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行公義、好憐憫」,在現世實踐來自上帝或上天的感召,以求在地上實現天國。用非宗教語言來說,追求沒有壓迫,自由、平等、博愛⋯⋯,這該屬普世價值。即使沒有議政能力,也請有宗教信仰者都能參與香港議會投票,這也是在現世實踐你們的宗教信仰。

立即發表你的意見

整合協會等於搭大台?探討可行性與出路

整合協會等於搭大台?探討可行性與出路

撰文:彰壹棯

日期:2023年1月6日


喺2019年反送中運動嘅時候,其中一個行動綱領為「無大台」,而起源相信係梁天琦所帶起。但事實上梁天琦當年強調嘅係摒棄「教條主義」,恰巧當年信任大台、跟從大台行動綱領為大部分參與者所信之事,所以梁先提到摒棄教條主義先要「無大台」。

16、19年,大部分帶領者都係左膠,同時亦唔能夠真實反映示威者嘅訴求同聲音,因此筆者同意香港內嘅抗爭運動並唔一定需要一個大台。比起大台,我更相信群眾嘅個人意志所組成嘅集體意志。但當香港人散落係唔同國家嘅時候,呢個「無大台」又可唔可行?係咪其中一個需要摒棄嘅「教條主義」呢?

要知道,統一可以有更好嘅整合資源,令到成件事做起上嚟更有行動綱領,資源更加集中。喺海外港人人手、財政均資源不足下,成立聯合議政平台並整合各協會不失為可行之出路,唯成立此平台之前提為受眾需有獨立思考能力,判別大台之決策,在大台作出不合理判斷時不麻木跟從,有必要時運用自身主權更替大台,例如以罷工/課一例:

如果「大台」叫罷,但我唔明白或唔贊同罷工/課的話,可以自由決定跟唔跟隨行動。同時唔會俾人屌話「唔夠團結」或「分化」,群眾要學識唔用「大台」情緒勒索他人。

咁統一各個協會資源、將已有資源整合、統一國際遊說路線,將會非常理想。統一之後,大家亦都唔需要將資源放喺同一件事身上。咁做將可節省非常多嘅時間成本、人力、物力,將資源擺喺其他需關注項目之上。

喺咁理想嘅狀態下,大台一說亦都唔會成立,只不過係一個帶領整體行動方向,負責資源整合嘅平台。

問題在於半多群眾缺乏獨立思考嘅,會跟從KOL或某政治明星所牽頭之行動。先唔講佢地有無民意授權,能否成為帶領者。只講未思考其合理性及作用,甚或者不認同也因呼籲而麻木跟隨,並冇獨立能力思考自己應唔應該跟從所謂「大台」嘅行動,已經夠令平台坍塌。

筆者認為要擔心嘅係,現有主要由民眾為首去推翻有機會變質嘅大台由一定難度,而令成立大台就必須承受有變質風險。民眾亦都好可能會鬧一班唔跟從大台指引嘅「小眾」,亦曾發生過好多次,就以「沒有大台」為例,筆者嘗試作有關大台之討論時已經成為箭靶。

民眾唔保持開放心態,依舊迷信號召者,打住反大台嘅旗號擁護「教條主義」,整合過後繼續行落去存在一定風險。

理想一定係有一個聯合議政平台,遺憾現階段旗與旗之間嘅關係,民眾繼續停留係19年「無大台,兄弟爬山」嘅話,無大台又又又成為左第二個教條主義……整合遙遙無期。

咁你有咩高見?

筆者認為現階段最有能力整合各黃營人士,係以前喺香港有民意授權嘅代表,例如由流散在外嘅前立法會議員 或 一眾區議會前議員成立籌委會之議政平台。後續,(或)再舉行選舉,會較為理想及有公信力。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撰文:Venus

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海外港人到底可以點樣幫返香港/在港港人?

筆者有一位朋友曾經同本人提及過,光復香港,係We need to recapture Hong Kong rather than relocate it。但係,係實際行動上,身處係世界各地嘅我地又可以點樣將行動嘅核心聚焦係香港?

海外港人嘅限制

要討論海外港人可以如何幫返係香港嘅香港人之前,我地一定要先了解自身限制,例如本身身處嘅海外同本港港人之間嘅資訊斷層,以及隨住融入異地生活,文化意識形態逐漸轉趨不同。自從港共係後國安法時代打壓各大媒體,黃營接收、傳播資訊嘅幾個媒體都無法生存下去,部分仍然碩果僅存嘅媒體生存空間受到巨大束縛,要報導國安法敏感嘅消息要背負遭打壓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脅嘅風險。加上兩地生活習慣、社會價值文化大大不同,隨住年月漸長,兩地港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難免存在巨大落差,兩地港人甚或會產生一種「關我咩事」嘅想法,從而讓彼此缺乏動力了解對方。正所謂經歷造成心態上嘅不同,例如身在英國嘅筆者有幸同部分在美港人合作進行部分跨國倡議工作項目,已經深深體會到兩地工作模式同習慣嘅差異——美國嘅工作溝通非常直接,往往呢啲文化差異就係讓我地造成誤解或者溝通上有莫大鴻溝。

就算有差異我地都唔一定幫唔到在港港人:我地要點樣搭一條diaspora與香港之間嘅橋樑出黎?

要光復香港,我地必須認清我地唔能夠放棄在港港人,香港只有一個,即使我地可以在海外保留到港人cultural identity同部分次文化,但我地並不能將佢搬過去海外第二個地方稱作香港。身處異地,我地要首先積極了解在港港人需要。

係個人層面,大家要摒棄過分強調融入社會嘅心態,更唔好抱持離開左,所以「香港無我嘅事」嘅諗法。筆者所提出嘅並非呼籲各位拒絕跟隨當地生活習慣,而係融入與保存港人身分之間取得較好平衡,思維模式都能夠緊貼香港。例如以筆者所身處嘅英國社會為例,本來就是一個對多元文化非常開放,加上以前身處歐盟時鼓勵人口free movement,但係社會價值都會認同尊重文化差異,生活同文化嘅細節上都會鼓勵culturally sensitive,因為英國係擁有非常多唔同種族嘅人口。係呢個背景下,在英港人只需留意唔好將香港普遍嘅處事態度或方式加於本地人身上,或者視自己高本地人一等對所有英國社會文化加諸鄙視,同時可以保留一啲個人生活習慣,自然文化上可以同在港港人有更多想通之處,即使離開都可以明白香港處境/文化——香港本身都係一個存在多元文化,中西文化相會嘅地方,唔會睇得多too hot to handle就唔係香港人㗎嘛,係咪。

另外,係行動層面,我地需要建構可以比兩地港人共同參與嘅項目,讓大家可以建構共同經歷同心境。香港議會正正就係發揮緊呢個作用,曾經我地都以為海外倡議其實同本港港人割捨得好遙遠,係香港嘅你,其實都可以發聲去影響外國一眾港人代表。經過確保左資訊安全嘅系統,其實就係一個兩地港人都可以參與嘅項目,係香港嘅港人都可以將佢哋嘅聲音帶去外國倡議嘅舞台上。

其實作為同一個民族,有同一樣嘅民族創傷同經歷,唔同地方又點會阻隔到我地了解同互相幫助對方。請繼續留意香港議會最新更新。

2019區議會選舉與後社運年代

2019區議會選舉與後社運年代

撰文:彰壹棯

日期:2022年12月23日


2019區議會選舉大勝,令黃營士氣大增。但有一點要留意,雖然取得超過八成半議席,但實際得票只有大概六四比(正確講係未夠六成,57.4%),泛黃嘅人從來無大家想像中咁多。要記住,2019已經係社會運動同街頭運動最高峰嘅時候,實際該時較多中立/搖擺票去左泛黃光譜候選人身上。

而2019區議會選舉大勝,因超高投票率(71.23%,以前只有不足六成)及單議席單票制之缺陷令建制出現配票失敗出現嘅結果,實際係社會上並唔係一片黃海,民主派大致只比建制派多出44萬張選票,依家多左人移民外流下,香港內仲堅持努力中嘅同路人只會更辛苦。

覺得係香港人善忘所以多左人幫襯藍店?事實並非如此,愚見有四 :

一. 大部分人非政治狂熱者,未必會立場行先,大部分時間以方便/價錢/相同價錢下品質較佳優先

二. 黃圈紛爭被媒體不斷放大,失去其支持者

三. 黃店以立場先行,並未做到與其價錢相應之質素

四. 喺區選結果已經見到,至少有四成半人比較親建制

咁點解身邊嘅朋友同社交媒體絕大部份人都係黃?

事實上,大家社交媒體或朋友圈裡面大部分都係同立場嘅人,所以好自然會誤以為社會上都係一片黃海,但並唔係咁嘅一回事。令大家有係絕對大多數嘅錯覺係社交媒體演算法帶來嘅同溫層效應,現況絕對不容樂觀。

咁你有咩高見?

後社運年代,就算做緊嘅嘢唔同,唔好一嚟就互相講對方不事。依然努力緊嘅各位更應互相嘗試理解大家嘅困難同處境,互相體諒。希望大家可以行多步,無論任何事都好,保持虛心。先要做好質素,中間市場非常重要,唔需要再塘水滾塘魚。進一步甚至做到賺藍養黃(現實上依家喺資本嚟講「黃圈」絕對係下風,個人認為唔需要跪著賺係必要)先係權宜之計。

謝謝


參考資料:

71.23%:shorturl.at/aCP89

單議席單票制: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4/26/AP6085d170e4b0476859b86713.html

大部分人非政治狂熱者,未必會立場行先,大部分時間以方便/價錢/相同價錢下品質較佳優先:shorturl.at/dnpqZ

黃圈紛爭被媒體不斷放大,失去其支持者: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song-04062022085618.html

黃店以立場先行,並未做到與其價錢相應之質素:https://lihkg.com/thread/2290415/page/1

同溫層效應:shorturl.at/amzLT

演算法: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843

香港中文